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外媒看石阡
“嫁到茶村是件幸福事儿”——透过春茶采制看石阡苔茶何以推动强县富民

石阡县龙塘镇万亩茶园吐绿堆翠。孙伟 摄

一声嘹亮鸡鸣,划破山区茶村的静谧。早晨6点半,铜仁石阡县神仙庙村,朱凤菲一家开始进园忙活,干粮、茶篓、遮阳帽,——装备人手一套。“嫂嫂,今天咱俩比一比,看谁采得多!”说话间,朱凤菲的双手已在茶垄上翩飞起舞。

“气温逐渐升高,茶叶一天长一小茬,大家都在抢时间。”朱凤菲说,茶叶经济价值高,村里有加工厂,茶青下树就变现,她家有10亩茶园,每年靠卖茶青就有4万多元纯收入,不少寨邻都是把春茶采摘完才出门务工。

踩着露水上山采茶,披着晚霞卖茶归家。朱凤菲直言,种茶虽然是个辛苦活,可她从不怕苦。“比起那些没有产业的村寨,只能养点家禽、种点瓜果,背到集市去卖,我们的苦不算啥。”

石阡龙塘镇神仙庙村茶农趁着晴好天气采茶增收。田勇 摄

在朱凤菲看来,嫁到神仙庙村是件幸福事儿。“最起码生活很有盼头,种茶也算是自己的一份事业。”她说,结婚后有老人家帮衬,两妯娌齐心协力管好茶园,还能给孩子们温暖陪伴,爱人出门挣钱也多些安心。

石阡县有着中国“苔茶之乡”的美称,全县有茶园43.6万亩,神仙庙村就是苔茶的核心区之一。近年来,村子以“茶寨仙居·仡佬乡愁”为主题,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茶园”,全村种有茶叶2060亩,这里的463户群众家家户户都有茶园。

云雾缭绕,人头攒动,采刈繁忙。这些年,随着茶区蓬勃发展,全县也诞生一批专门收茶青的“茶叶经纪人”。每到春茶采摘季,他们就会走进茶山,从大户和散户手中收购茶青,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工后进入市场销售。

石阡县龙塘镇万亩茶园吐绿堆翠。孙伟 摄

神仙庙村党支部书记梁有仁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从3月15日开始收茶,目前已加工5000多斤茶青,成品茶以独芽和毛峰为主。”他说,山里多云雾,茶青品质好,外来茶商都争着收,为第一时间得到资源,他还专门请了4个人蹲守茶山。

办公室里,烧水、沏茶、去沫、出汤,浅绿色的茶汤摆上桌面,梁有仁邀大家端杯啜饮。“今年的新茶,味道不错吧?”上门买茶的客户连忙回应,“还得是老茶区的味道醇?”梁有仁接着又说:“咱村茶农就靠这个致富呢!”

“其实刚开始种茶时,大家很担心销路,只不过现在不愁了。”梁有仁的微信里有1000多个好友,好多都是买过茶的客户。他说,经常在朋友圈发些采茶、制茶的小视频,订单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石阡龙塘镇神仙庙村茶农朱凤菲趁着晴好天气采茶。田勇 摄

“春茶,绿茶,4斤。”“梁老板,毛峰加工好没有?再发点到广州来尝尝。”……谈笑间,他就打开微信,对话框里全是回头客的购茶信息。他说,“坐拥绿水青山,咱生产的苔茶品质好,根本不愁卖。”

神仙庙村采茶制茶的忙碌场景,只是石阡苔茶推动强县富民的缩影。近年来,石阡县立足苔茶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将10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的茶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推进规模化生产加工,提升品牌影响力,以集群发展之势做强茶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生产生态苔茶为主的石阡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今,全县茶产业加工企业达180家,石阡苔茶品牌价值评估达16亿元,居全国100强之列,带动茶农增收效果也更加明显,全县涉茶农户超过10万人。

【责任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