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城 黄树定摄
石阡新闻网讯 时光的年轮,记录着历史的记忆;奋斗的画笔,挥洒出时代的华彩。
回眸2024年,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波波有看点、成热点的文化活动,一篇篇有温度、见深度的宣传报道,一次次暖人心、聚民心的文明实践,汇聚成石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绚丽画卷。
这一年,石阡县宣传文化系统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放歌新时代,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高举思想旗帜 理论武装铸魂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
过去一年里,全县宣传思想战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铜仁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在求实求深上做文章,在求新求效上下功夫,让思想伟力激荡在每一个奋斗者的心间。
深化理论学习,“关键少数”走在前、当示范、做表率。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引领作用,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撰写文章、交流心得,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让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崇尚学习在全县蔚然成风。
一场场引领示范,让学习互促互进。全县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制定印发《2024年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的安排》,组织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8次,示范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抓好中心组学习,同时对全县党委(党组)开展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230余次。
一次次基层宣讲,让学习走深走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以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理论宣传二人讲”等形式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共计65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县级“理论宣讲二人讲”队伍入选市级“理论宣讲二人讲”示范队伍。
一次次学思践悟,让学习成效突出。先后在《当代贵州》《贵州日报》《贵州政研》《铜仁论坛》等刊物发表有关党建、红色文化等方面理论研究文章10余篇。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主题,在全县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10余场次。
奏响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主流新闻媒体刊发《贵州石阡:武陵山区崛起绿色能源开发新地标》《〈长征精神之美〉开学第一课》等重点稿件240条次;
2024年上送外宣电视新闻在铜仁市排名第2位,《栖居山水间爱上古村落——石阡积极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品牌》稿件在省市党报整版全文刊发,获得好评无数;
石阡县融媒体中心“小广播奏响为民服务和谐乐章”项目荣获2024年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创新案例优秀奖;
一条条稿件,一个个数据,是过去一年,石阡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通内宣外宣,建机制、搭平台、重策划、强采编、常培训、提能力,通过深挖细琢、推引并举、对接协作等有力举措的最佳印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阡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过去一年,县级主流媒体平台播发稿件3500余篇,阅读量达1500余万次;其中自采稿件在中央级平台刊播68条次,在省级主流媒体刊播176条次,在市级平台刊播599条次。展现出对内宣传精益求精,对外宣传硕果累累,新媒体宣传有声有色等特点。
奏响时代强音,凝聚奋进力量,既需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也需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邀请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到石阡开展集中采访活动4次,来阡开展现场采访60余次。聚焦石阡温泉、红色资源、石阡苔茶、文化活动等,推出了《Preserving the Red Army's courageous legacy》《石阡:32.5万人吃上“茶叶饭”》等一个个新闻精品力作。在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泡舒服了逛逛景点品尝小吃,安逸!”温泉康养催热贵州冬季旅游》等重点稿件1900余条次。
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石阡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提升了石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石阡正以全新的面貌、奋进的姿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独特的魅力。
厚植精神沃土 文明新风劲吹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春满园。过去一年,石阡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传播高尚的道德情操,深耕文明沃土,让文明之花在石阡大地竞相绽放。
文明创建见实见效——
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农贸市场、小区物业管理、不文明行为等19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城区老旧设施更新更换、新建2座人行天桥、修缮改造旧粮食仓库、扩大农贸市场、增设8000余个停车位、新增156个垃圾分类亭和828个垃圾桶、新建2个城区公共卫生厕所,有效规范城区秩序,得到广大市民高度认可。
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档升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530余场次;开展艺术团队志愿服务下乡13场次,提供文化服务171次,惠及6万人次,群众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民心、深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逐渐成为基层传播党的声音的主阵地。
乡风文明成果丰硕——
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村管事”“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模式,持续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美德,11人(家庭)分别荣获2024年铜仁市“最美孝老爱亲家庭”“最美乡村振兴家庭”“好妈妈”“好爸爸”“好孩子”等荣誉。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建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实施四个100%,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培育以“阡城木兰”“非遗少年说”“仡佬毛龙”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品牌。
坚持文旅融合 厚植文化自信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石阡一以贯之。
过去一年,石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石阡文化事(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石阡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不仅孕育了厚重的红色文化,还积淀下了石阡说春、石阡木偶戏等非遗文化,发展了石阡苔茶、石阡温泉等旅游文化,让生活在这片人文沃土上的人们尽情汲取养分,奏出时代华章。
弦河(刘明礼)的诗歌在《人民文学》发表,实现石阡作家首次在《人民文学》发表诗歌作品;马晓鸣等10余人的诗歌散文分别在国内外平台刊物发表;张华的国画《黔山秋韵》入展省级画展;陈朝刚演唱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等歌曲入围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县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一个个文化文艺精品在文坛绽放、结果,文化事业不断繁荣。
聚焦温泉品牌,推出“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温泉+康养”“温泉+非遗”“温泉+美食”“温泉+茶艺”等旅游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此外,“四免一多一减”的优惠政策和与梵净山景区联动发展推出的“梵净山+温泉”“住名宿+温泉”旅游组合产品,也让“去石阡泡温泉”成为旅游的一种热门打卡项目。去年,石阡共接待游客约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0亿元,文化产业持续壮大。
每年如约而至的“仡佬毛龙节”“仡佬敬雀节”等极具石阡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又一场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盛宴;千人同唱困牛山组歌、举办“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文艺晚会等纪念“红军长征在石阡”90周年系列活动掀起一波又一波红色文化热潮,激励着人们铭史奋进;编创舞蹈《华灯初上》、舞台剧《石阡苔茶上北京》、歌舞《上春山》等文艺作品参加各类文化汇演,石阡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
去年12月18日,电影《浴血困牛山》在贵州省点映,这部取材于石阡县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并在真实事件发生地取景拍摄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在广大观影受众中迅速引发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不久前入选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的石阡县甘溪困牛山红军烈士陵园,在过去一年里,也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政育人功能,迎来了约14万人次的参观学习,让广大干群在学习培训中加深了对石阡红色文化的认知。
回望过去,步履坚实;展望未来,斗志昂扬。新的起点上,石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七个着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的工作要求,在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武装引领力,加强品牌宣传提升正面舆论影响力,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核心价值凝聚力,推动文化繁荣提升文化发展服务力等方面发力,为石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编辑:向娟
审核:杨毅
总编:马晓鸣
监制:杨晓文